春晚之后,人形机器人无疑是当下最具热度的产业方向。坐得了“冷板凳”的同时,在“热风口”上,上海同样没有缺席。政府不断丰富完善足够强大的创新生态,支持民营企业释放非凡的内生动力,在产业创新的最前沿,政企一同在“拼”。
北京4月29日电 (陈昊星)2025年4月28日晚,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名誉院长林毅夫教授,携其著作《解读中国经济》参加承泽论坛第39期暨北大博雅讲坛第656期活动,并做“中国经济的内在逻辑与新挑战”的主题演讲。
依据国际数据公司(IDC)最新报告,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在2024年达到725.3EFlops,年增长率达74.1%,增速显著超过通用算力领域。预计到2026年,这一数值可突破1460EFlops,展现出产业转型的强劲动力。
在4月28日的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二十大明确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中心任务。这一中心任务,就是我国工人运动的时代主题。新时代新征程,必须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汇聚起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磅礴力量。”
“模速空间”自2023年9月揭牌以来,已辐射带动徐汇区聚集大模型企业近400家,累计推动43个备案大模型落地,约占上海全市的61%,形成了从算力、基模、大语言、端侧等基础设施建设,到生命健康、消费、金融、文娱等垂直应用的完整产业链。
创新策源,有挑战才有意义。有青年科学家向记者表示,年轻人就是要奔着未来做研究。而对于上海来说,这种韧性是对长期主义的一贯坚持。
王旭4本磨破的民情日记,记录着社区角角落落的平安密码;刘冠亚厚厚的技术方案,构建起智慧警务的“数据护城河”;韩俊138本勤务日志,写满急难险重任务的攻坚足迹。他们平凡而伟大,用坚守与奉献,成为这座城最温暖、最可靠的安全守护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