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文化旅游节以“生态、人文、融合、创新”为主题,精心策划了16大主题活动,既有AI主持、机器人舞蹈等科技与文旅融合的未来感体验,也有舞剧《问道昆仑》、“光影青海”影片展映等文化盛宴,更有自行车骑行、自驾发车等动感十足的户外体验,充分展现青海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成果。
回顾自己的一生,瞿世镜深感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息息相关。“1840年鸦片战争的教训告诉我们,民族复兴需要每一代人的努力。”他对年轻一代寄予厚望,希望更多年轻人能够高瞻远瞩,心系国家,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泰国教育部民校教育委员会副秘书长孔克里·赞卡宗盛赞此次”留学广西”国际教育展是两国教育合作的重要契机,他期待以本次教育展为起点,形成语言文化互通、职业教育衔接、科研协同创新的三维合作格局,让教育合作成为泰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新支点。
据悉,河南省鹤壁市是殷商文化的发源地,历史底蕴深厚,野生药材资源富集。在企业的针灸针生产车间里,国际学生们亲眼目睹了传统针灸针从原材料加工到成品包装的全过程,观摩了蟠龙针的手工制作过程,深刻体会到现代科技与传统工艺的完美融合。“一支支蟠龙针在女工手中诞生,每一道工序都精确到毫米甚至更小的单位。”来自马来西亚的杨文馨说,“她们将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这份匠心让我对针灸针充满敬畏。在以后的临床实践中,我会更加珍视每一根针,施针时铭记工艺背后的专注,将这份工匠精神融入每一次治疗,传递给每一位患者”。
知名录音师李大康受邀担任录音总监,带领团队深入故宫,历时五年,在暴雨、暴雪、大风中,为故宫中的自然之声留下声音的轨迹。在故宫的大力支持下,金编钟、钟表等鸣音发声,为故宫数百年珍藏的文物记录下珍贵的听觉资料,最终形成近千条声音素材,这些独特的“故宫之声”六百多年来首次被系统性采样,它们不仅成为音乐作品的创作灵感,更作为独特的音效出现在所有作品之中。
中国驻泰国大使馆教育参赞许兰则高度评价广西的“窗口作用”,指出广西正成为泰国青年感知中国发展、体验多元文化的重要平台。期待两国在教育合作中深化创新,为区域发展注入智慧动能。
沙哑的嗓子、充满血丝的眼睛……连日来的组织联络,让他即便“打起精神接受采访”,却依然难掩疲惫之态。这几天,他每天只能休息4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