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30日获悉,“城市更新·蝶变共生”——“何以上海·志在上海”对话讲坛第二期活动以“西岸的历史、现在与未来”为主线,汇聚来自城市规划、历史研究、科技企业的专家学者、业界人士、市民代表等。嘉宾们共同解读这片土地的转型密码,为上海城市更新实践注入新思考。据悉,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为上海西岸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经过十余年的深耕发展,这里已成为亚洲最大规模的文化艺术区。这一区域不仅保留了工业遗存,还进行了改造与更新,实现了艺术与商业的融合。在连续举办多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后,西岸更是与科技紧密相连,探讨了绿色、自然与可持续的发展理念。
首先,陶山书院既包含退溪先生生前的教学空间,又设有其逝世后的纪念空间,这种生前教育与逝后追思并存的书院在韩国书院体系中独一无二。
黄浦江西岸的摩天楼群中聚集着大量人工智能领域的青年创业者。4月30日,记者探访位于上海市徐汇区的“模速空间”,这里是上海市打造的人工智能(AI)大模型专业孵化和加速平台,已入驻企业100余家。
展览期间,主办方还将通过举办主题日、专题讲座、传承人现场讲解示范等活动,定期邀请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进行现场展示,让中医药非遗走近大众、融入生活,推动中医药非遗的传承与传播。希望观众在展览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和熏陶,切实感悟到记载在古籍、融入在生活、使用在临床的中医药的博大智慧、古老魅力和当代价值。
该负责人表示,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中国持续投入大量资源支持本国科学家与国际同行一起开展新冠病毒溯源研究,并且始终以开放透明的态度和科学专业的精神履行国际责任。中国率先开展临床流行病学、分子流行病学、环境流行病学、动物宿主追踪等关键领域的溯源研究,并于2020年、2021年两次邀请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来华开展联合溯源研究,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透明度全力配合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新冠病毒的联合溯源研究。
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抗旱,河库灌区及时开闸放水,增加流量,采取疏通渠道、维修涵闸等措施,做到远送多浇、有水可浇;引黄灌区根据抗旱需水情况,及时开闸放水,争取多引黄河水;平原灌区发挥机电井作用,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机井通电,并组织投入各类排灌机械179.4万台,努力增加抗旱播种面积。丘陵岗区利用坑、塘、堰、坝等小型水利工程组织抗旱播种。夏播以来,全省累计抗旱浇水7977.3万亩次,播种进度与常年相当。
据上海边检总站统计,4月以来,浦东、虹桥两大国际机场口岸日均出入境人员数量合计达10.7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19.5%。“以浦东国际机场口岸为例,近一周来,该口岸日均出入境人员数量超10万人次。”上海边检总站上海机场边检站执勤十三队副队长缪烨告诉记者,内地民众出行目的地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地区国家,前往上述国家、地区人数占出境内地旅客总量的五成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