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意见》针对当前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的薄弱环节,总结提炼地方经验做法,重点强调了3个方面工作机制。一是着力完善部门协同机制。提出各级民政部门、老龄办要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健全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协同机制,促进民政部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部门加强沟通联络,开展交流会商,实现信息共享,共同研究解决老年人权益保障突出问题。二是着力形成上下联动机制。提出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部门要结合自身工作职责,发挥专业优势,共同做好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同时,积极探索推动建立乡镇(街道)老龄工作统筹机制和专人负责机制,夯实基层基础工作,打通工作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三是着力构建社会参与机制。提出推动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社区以及养老服务机构、涉老社会组织等老年人集中的机构场所,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老年人权益保护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增加法律服务供给,发挥社会工作者、法律工作者等专业人才队伍和社会力量作用,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维权服务。
一是持续深入打击涉老违法犯罪。在常态化开展打击整治工作基础上,依托各类专项行动,分析研究犯罪形势,推动源头防范化解,加大对涉老违法犯罪打击力度,依法惩治养老领域非法集资、养老诈骗、涉老食品药品等突出犯罪行为,坚决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二是积极做好风险隐患排查工作。深化“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深入细致做好涉老年群体矛盾纠纷排查。加强与有关部门协作配合,推动建立涉老风险预警防范机制,对工作中发现的涉老领域存在的管理防范漏洞,及时发出公安提示函,推动主管部门开展整治。统筹做好受侵害老年人教育引导、资金清退、应急处置等工作。三是贯彻落实反家庭暴力制度。结合驻社区、接处警、查办案等工作,及时发现、依法处置家庭暴力、虐待等侵害老年人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推动完善落实与有关部门的信息共享、警情联动、告诫通报及人身安全保护令执行等机制,有力遏制减少家庭暴力,切实增强老年人安全感。四是加强老年人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宣传教育。拓宽宣传方式方法,让抵制非法集资、防范电信诈骗、涉老诈骗、涉老保健品犯罪等宣传进社区、进机构、进公园、进广场,及时发布预警提示和典型案例,切实增强老年群体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
农业农村部派出3个由司局级干部带队的工作组和7个科技小分队,赴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7省,指导各地做好抗旱准备和应对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夏收夏播。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欧洲部分观点主张欧盟“与中国进行务实的重启和战略接触”,但仍有分析认为,中欧间的结构性矛盾会制约双方互信。以绿色合作为例,这种矛盾性体现在,欧洲既寻求与中国在应对气变领域的深化合作,也存在对中国新能源产品所谓“产能过剩”的警惕。
“海峡两岸口译大赛”是由厦门大学发起并主办、海峡两岸高校广泛参与、在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高等教育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级品牌学业竞赛。自2009年创立以来,该赛事已成功举办十届,参赛院校累计超过2000校次,覆盖大陆80%以上的“双一流”高校,以及台湾、香港、澳门所有开设翻译学科的高校。
近年来,上海一大批高质量展览掀起“文博热”,“来上海,看文博大展”日渐深入人心,“为一个展奔赴一座城”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现象。正在上海博物馆展出的“埃及展”既卖座、又叫好,成为跨年度“现象级大展”。截至目前,接待观众超200万人次,总营收5.8亿元,带动城市消费超百亿元,成为上海这座城市的顶流。上博此前举办的“星耀中国: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大展、“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也都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印记。
当天,2025年柳州市民营企业服务月零工市场专场招聘会同步开展。现场30家有零工需求的企业进场招人,提供就业岗位2123个。其中大多数为不设学历要求、放宽年龄限制、技术门槛较低、培训即可上岗的岗位,满足不同劳动者的求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