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8%左右,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10%左右,中国经济原来依靠投资和出口带动的发展模式发生了根本改变,依靠内需和创新驱动共同推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本次“百城千园行”活动包括政策进园区、设施进园区、技术进园区、标准进园区、应用进园区、企业进园区、服务进园区,包括但不限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各级园区,以及先进制造业集群、创新型产业集群、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
据介绍,广西财政厅加力支持民生各项事业发展。今年一季度,广西已筹措下达资金807.82亿元,实施自治区人民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已完成全年计划的96.7%,积极推动十项惠民工程项目落到实处。其中,教育支出同比增支40.11亿元,农林水支出同比增支18.77亿元,卫生健康支出同比增支17.2亿元,交通运输支出同比增支15.97亿元,科技支出同比增支7.42亿元。
国家航天局系统工程司刘云峰副司长在发布会上介绍,今年主场活动非常丰富,包括主场活动启动仪式、航天应对气候变化国际会议、中国航天大会、航天科普文化活动、技术交流活动等板块40余场活动。启动仪式于4月24日上午在上海世博中心举办,将发布有关政策及项目签约信息等,首播今年航天日主题宣传片,公布2025年“中国航天公益形象大使”,颁发2024年度中国航天基金会钱学森杰出贡献奖。
6月14日上午,水利部组织开展抗旱专题会商,分析研判华北黄淮等北方地区旱情形势,要求即日起,受旱地区上游黄河、海河、淮河流域的控制性水库全部进入抗旱调度模式,加大下泄流量,保障抗旱用水需求,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以及规模化养殖和大牲畜用水安全,全力保障灌区农作物时令灌溉用水。6月14日15时,水利部将针对河南、河北的干旱防御应急响应提升至三级,目前维持针对山西、江苏、安徽、山东、陕西、甘肃6省的干旱防御四级应急响应,并派出两个工作组正在一线指导抗旱工作。
今年4月24日是第十个“中国航天日”。4月17日,国家航天局在北京召开2025年“中国航天日”新闻发布会。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中国航天日”以“海上生明月,九天揽星河”为主题,主场活动将在上海市举办,泰国担任今年的主宾国。
“进入茗宿的房间,都能看到茶包,‘茗宿’的‘茗’即‘品茗’的‘茗’。”谈及茗宿的未来发展,林佳民建议,台湾大部分民宿业者已不在房间放置茶包,而是把客人引到客厅,泡上一杯好茶,以茶开启交谈,拉近彼此的距离。“这点或许大陆的茗宿可以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