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4月13日电 (记者 高凯)近年来,古装剧一直在寻求突破与创新。能否将传统文化与故事情节巧妙结合,打破千篇一律的套路,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观剧体验,被认为是该类型破局的关键。聊斋式单元古装剧《无忧渡》日前开播,该剧对久违志怪风的演绎或值得关注。
新中国成立后,大量苏联话剧搬上中国舞台,其中就包括苏联著名剧作家阿尔布卓夫的作品。阿尔布卓夫1956年曾以苏联戏剧代表团成员的身份前来北京,观摩中国第一届全国话剧观摩演出会。作为苏联家庭心理剧流派的代表人物,阿尔布卓夫自此和中国结下不解之缘。他的《塔尼娅》《老式喜剧》《伊尔库茨克的故事》等作品都曾在中国上演。1988年,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演出作品就采用了他的《伊尔库茨克的故事》。阿尔布卓夫的剧作成了中央戏剧学院的教材,成为中俄戏剧交流的生动注脚。
日前发布的2024年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快报显示,2024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11138.36亿元,支出10619.38亿元。也就是说,包括财政补贴在内的基金收入都实实在在花在了参保居民身上。居民享受门诊待遇总人次31.60亿人次,同比增长30.95%,居民享受住院待遇总人次20530.03万人次,同比增长3.05%。
剧中随处可见传统文化元素的影子,开篇故事“鸮吟”中擅口技的“人面鸮”蛮娘,常以歌声催人入眠,而她所唱的《诗经》中的经典爱情诗《郑风·野有蔓草》,这首诗表达的是偶遇美人、一见倾心的真挚情感,暗合单元故事的人物命运。
中越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两国人文交流精彩纷呈。中越足球友谊赛已举办30届,成为两国加强文化交流、促进友好往来的重要载体;去年10月,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正式运营,成为中国首个跨境旅游合作区,中越游客共赏亚洲第一大跨国瀑布的壮丽景色;今年是中越建交75周年暨“中越人文交流年”,街舞、跨境骑行、象棋比赛……多姿多彩的中越民间友好交流活动让双方民众越走越近。
“越中经贸合作带来的实惠显而易见。”越南社会科学院中国研究所副所长阮氏芳花说,她深切感受到越南民众从两国经贸往来中获益,期待习近平总书记的访问进一步推动两国经贸合作长远发展。
本次赛事的赛道以城市路线为主,赛事路线从梧州市图书馆延伸至市政广场,串联起龙鱼转盘、鸳江大桥、骑楼城等城市景观地标。沿途还设置梧州粤剧、狮舞等文艺表演点,跑友们可以领略深厚的岭南文化。补给站特别提供纸包鸡、龟苓膏等梧州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