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阶段是明代,由于宋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明代有大量专门的琴歌乐谱得到刊印,使琴歌成为有声的典籍,得以流传至今的《凤求凰》和《归去来兮辞》都是最先在明代曲谱中发现的。
“5月上旬,内蒙古阿拉善项目区已圆满完成为期一个半月的锁边林集中造林工作,并在5月中下旬开启第一轮的管护和灌溉,接下来请爱心伙伴‘云验收’春季集中造林工作。”在数字平台,公益项目发起者与网友们一起分享荒漠化治理的成果。
从古至今,中国人对星河的向往和追寻从未停歇。1970年4月24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准确进入地球轨道,掀开了中国向浩瀚宇宙进军的璀璨篇章。
北京4月26日电 (记者 刘育英)智能监测、机器人巡检等具身智能的创新应用正在打开科技赋能文物保护的全新可能。记者了解到,六足机器狗已经被应用于应县木塔的保护。
薄克礼:古希腊史诗吟唱与中国琴歌都有“诗乐一体”传统,中国用琴瑟,古希腊用里拉琴或基萨拉琴,皆实现诗乐交融。二者区别在于,古希腊史诗搬演故事、重历史叙事,中国琴歌多人生感悟、抒情性强。琴歌重吟唱四声,多为自我修养;古希腊史诗即兴创作有固定程式和主题,其程式类似京剧中的二黄,主要是唱给别人听的,社会教育意义明显。在即兴创作上,我以为是可以互鉴的,因为明代《理性元雅》中就有叙事性强的琴歌存在了。
薄克礼:古琴作为中华文明最古老的礼乐重器之一,其形制之中深深凝结着先人对宇宙的认知以及饱含智慧的哲学思考。古琴琴体长约三尺六寸五,暗合周天三百六十五度;琴身上的十三徽,象征着十二月再加上闰月;琴额呈现出浑圆之态,恰似天穹一般,而琴底平坦,乃是取法大地之方正,整个琴身犹如人般挺拔而立,由此便构成了一个“天圆地方”的立体宇宙模型。
“别看我们现在住上了二层小楼,但过去有多穷你想象不到”,村民张永贵回忆起二十年前的村子连连叹气,“当时进村无路,山上无树。下雨天不敢出门,一出门就是一身泥,车子也寸步难行。”土生土长的王老村人张永贵见证了村子的发展,他也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果农摇身一变成了农家乐老板。